來源: 時間:2020-11-10 01:05:00 瀏覽次數:
1、混凝土的可泵性:混凝土由水泥、砂、石、外加劑、水組成,經過攪拌之后,由水作為混凝土的介質將無數顆粒包裹,并以小顆粒包大顆粒的形式連接起來,使水泥砂漿均勻包在粗骨料表面,并攜帶粗骨料在輸送管中以懸浮狀態運動,這就是混凝土的可泵性。
泵送過程中由于壓力作用,部分水泥漿被擠向泵管外層,在粗骨料與管壁之間形成一個潤滑膜,從而使粗骨料順利通過泵管。混凝土只有保持這種狀態;泵送才能順利進行。當這一潤滑膜被破壞,混凝土泵就會產生堵管現象。
2、堵管判斷:?堵管一般有比較明顯的征兆,從混凝土泵送油壓表看,壓力表指針快速達到設定壓力值,正常的泵送循環自動停止,管口不見混凝土流出,這時可以基本斷定發生了堵管故障;輸送管有時會因為堵管時產生的強大壓力而脹裂。
3、堵管原因及排除方法
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過大都可能造成堵管,混凝土坍落度過小(<8cm)時:混凝土泵吸入混凝土非常困難,吸入量減少,并帶入了空氣,造成摩擦阻力增大,出口處常出現一段段的混凝土柱狀并摻雜著熱氣,即通常所說的“放炮”現象,這種現象是由管內運動混凝土中潤滑膜太薄,使潤滑膜在混凝土內部及其管內壁的潤滑作用降低而造成。
混凝土坍落度過大(23cm及以上)時:骨料在重力作用下,粗骨料逐漸下沉而產生分層離析,混凝土已接近離析狀態,泵送時將出現流量失控及混凝土離析堵管,還有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時容易出現彎頭處骨料的紊流現象,使混凝土泵的推動力無法屈服這種紊流阻力,而出現骨料相互沖撞擠壓和劃動管壁,造成混凝土堆積而堵管。
排除方法:控制混凝土合適的坍落度,坍落度宜控制在(15~20cm)為最好。
4、混凝土配合比不良造成堵管:水灰比過大時易產生分層離析,造成砂漿與骨料分離而堵管;水泥用量過少或砂率過大時,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差,與管壁的摩阻力增大,極易堵管;?排除方法:確定適當的水灰比及用水量。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不得小于300?kg/m3,水灰比一般宜控制在0.4~0.6比較好。混凝土的用水量應根據坍落度要求,并參照砂石級配來確定。如果為滿足坍落度要求而用水量過大,很容易在泵送混凝土過程中,產生泌水離析而堵管,此時應通過改善砂石級配、增加外加劑和摻合料,調整坍落度。
5、骨料級配和砂率不合理造成堵管?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粗骨料的空隙要小,砂填充石子的空隙,砂率不少于40%,砂率過少細骨料不能包裹粗骨料和填充粗骨料之間產生空隙,管道內由于缺少必要的水泥砂漿作潤滑劑,而使混凝土中石子直接與管壁接觸,增大了泵送阻力而堵管;?砂率對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和粘聚性影響最大。
排除方法:
(1)?改善砂石的級配和調整砂率?粗骨料宜選用表面光滑的圓形或近似圓形的骨料,卵石優于碎石,而碎石中針片狀碎石含量應小于5%;粗骨料的級配直接影響空隙率和砂率,從而影響混凝土的可泵性,一般常用5~25?mm和5~40mm的連續級配。
(2)?對細骨料的要求?宜用細度模數為2.5~3.2的中砂;通過0.315的篩孔的砂應大于15%,若能達15%~30%為最佳;有良好的級配,空隙率小,粗砂空隙率大,可泵性差;砂粒過細,泌水性增大,混凝土產生干縮性,泵送阻力大。如因細骨料不能滿足泵送要求而發生堵管;可通過調整水泥用量、砂率、改善粗骨料級配、添加外加劑等方法予以解決。
(3)?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求?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主要與石子種類、最大粒徑、砂的級配和水泥用量有關。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一般應控制在40%~50%,砂率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調整,使用粗骨料可適當增大砂率,使用細砂則減少砂率。根據經驗,中砂的砂率一般控制在38%~45%,細砂或特細砂的砂率以32%~38%較為合適。
(4)?間歇超時造成堵管,減少停頓時間。